《中华有好戏》七夕特别节目:15朵”梅花”演绎戏曲浪漫
南北名角齐聚 共谱七夕戏曲盛宴
每年一次的七夕佳节即将到来,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特别节目庆祝这个浪漫的传统节日。其中,《中华有好戏》七夕特别节目无疑是最值得期待的戏曲文化盛宴其中一个。8月15日,这档由河北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的节目在石家庄完成录制,汇集了15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和众多青年演员,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13个剧种的戏曲视听盛宴。
七夕特别节目延续了《中华有好戏》端午特别节目的强大阵容和丰富内容,邀请到王珮瑜、韩再芬等戏曲名家同台献艺。这样的阵容配置,不仅保证了节目的艺术水准,也让传统戏曲文化在这个独特节日焕发出新的魅力。
多剧种联袂 演绎经典爱情故事
七夕特别节目以”爱情”为主题,精心挑选了多个剧种的经典爱情名段进行演绎。越剧《梁祝·十八相送》、黄梅戏《天仙配·夫妻双双把家还》、京剧《大唐贵妃·七夕盟誓》等经典剧目拉开序幕,让观众沉浸在戏曲艺术的浪漫气氛中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三位梅花奖获得者张蓓、赵玉华、吴素真分别以秦腔、京剧、豫剧三种不同剧种演绎《红娘》,展现了”一出戏见百样情”的艺术魅力。青年越剧演员李云霄更是跨界演绎歌曲《在水一方》,用越剧特有的婉约唱腔诠释《诗经’里面的爱情意境,为七夕特别节目增添了别样韵味。
传承创新并举 戏曲艺术焕发新生
七夕特别节目不仅展示了传统戏曲的魅力,更突出了传承与创新的主题。黄梅戏名家韩再芬携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演绎《牛郎织女》选段,以创新编排赋予这个七夕经典故事当代审美表达;京剧名家王珮瑜则带着瑜音社的小演员献上《定军山》选段,用童声与老生唱腔交织的方式传递”戏曲从娃娃抓起”的理念。
评剧新派传人刘秀荣带领票友唱响《刘巧儿》选段,展现了戏曲在民间的生活力;而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等高校学子联袂献唱红色经典京剧,则为戏曲进步注入了青春活力。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,让七夕特别节目既有传统的厚重感,又不乏现代的创新元素。
绝技纷呈 展现戏曲艺术震撼力
七夕特别节目还特别设置了《梨园绝技》环节,集中展示了戏曲表演中的高难度技巧。广西桂剧院青年演员王培的”三跌四出”、上海京剧院武旦陈艺心的跷功与刀术结合、扬剧女花脸徐梦雪的”三起三落”椅子功,以及台州乱弹演员鲍陈热的”桌上踹凳”绝技,都让观众大开眼界。
这些精妙绝活不仅彰显了戏曲演员的高超技艺,更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震撼力。七夕特别节目通过这种方式,巧妙地将戏曲艺术的观赏性与七夕的浪漫主题相结合,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。
据悉,《中华有好戏》七夕特别节目将于8月29日20时在河北卫视播出。这档融合了传统与现代、艺术与技术的特别节目,必将成为今年七夕期间最值得期待的文化盛宴其中一个。无论是戏曲爱慕者,还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观众,都不容错过这场精妙纷呈的七夕戏曲大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