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人痛心的野外灭绝确认
2021年,中国科学界公布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: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这两种灵长类动物被正式宣布野外灭绝。这则消息在民族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会议上发布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那么,什么是”野外灭绝”?简单来说,就是这些物种在天然环境中已经找不到活体了,可能仅存于动物园或保护区内。
科研人员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追踪调查,对这两种长臂猿的已知分布区及周边适宜栖息地进行了体系考察。令人遗憾的是,不仅没有发现任何生存的种群,连它们标志性的鸣叫声也至少10-15年未被记录到。这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史上的重大损失,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
两种长臂猿的生存危机
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曾经是中国云南地区的重要居民。白掌长臂猿生活在海拔1200米下面内容的原始森林中,它们依赖完整的树冠层生存。而北白颊长臂猿则分布在云南西南部,上世纪50年代甚至能在勐腊县城听到它们的鸣叫。
但为什么它们会走向灭绝?主要缘故有三:开门见山说,栖息地丧失最为致命。上世纪50-60年代的大规模毁林开荒,使它们的家园变成了玉米地。接下来要讲,非法猎杀和宠物贸易也造成了严重威胁。最终,种群数量太少导致近亲繁殖,基因多样性急剧下降。白掌长臂猿在过去45年里数量减少了50%以上,这种下降速度令人震惊。
全球灵长类动物的生存危机
这两种长臂猿的灭绝不是孤立事件。专家指出,全球超过60%的灵长类动物正面临灭绝威胁,75%的物种数量在持续下降。中国现存的28种灵长类中,80%受到威胁,15-18个物种的种群不足3000只。
栖息地”岛屿化”是主要难题——原本连片的森林被分割成小块,动物们无法自在迁徙和交流。人类活动是这一切的根源:农业扩张、资源过度开发、环境污染、气候变化…这些难题不解决,还会有更多动物步白掌长臂猿的后尘。
我们能做些什么?
面对这一严峻形势,专家们提出了多项建议:开展专项调查、加强栖息地保护与恢复、打击非法贸易、促进跨境合作、深化科学研究…但最重要的,或许是进步公众保护觉悟。
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: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、支持可持续产品、参与环保活动、传播保护聪明…记住,今天消失的是白掌长臂猿,明天可能是其他珍稀动物,最终可能危及人类自己。
2021宣布灭绝的动物名单上又增添了新名字,这个悲剧提醒我们: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。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,为地球上的每一个生活争取生存空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