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关免密支付为啥那么难?揭秘平台设置的”通关陷阱”
免密支付:开通只需1秒,关闭却要80步
“先用后付、免密支付简直是吞钱神器!”不少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抱怨。确实,现在各大平台的免密支付功能开通容易得像喝口水——点个”同意”按钮就搞定了。可当你发现孩子拿着手机乱买物品,或者自己不小心误触支付后,想关闭这个功能时,却发现比登天还难。为啥想关免密支付就那么难呢?这背后其实是平台精心设计的”用户留存”套路。
免密支付本是为了支付便利而生,但现实却是”开通时笑脸相迎,关闭时百般刁难”。有的平台关闭入口藏得比宝藏还深,有的需要你填写各种验证信息,甚至要你联系客服”斗智斗勇”。深圳彭女士就遭遇了3岁孩子通过免密支付网购的尴尬,更有消费者由于小额免密支付没通知,不知不觉被扣了3万多元!
平台为何要设置”关闭障碍”?
说白了,平台在免密支付关闭流程上设置重重障碍,就是为了增加用户流失的成本。你关不掉,就会继续用;继续用,就可能产生更多消费。这就像健身房办卡容易退卡难一个道理——都是生意套路。
有些平台美其名曰”为了账户安全”,实际上却在关闭流程上设置了”九九八十一难”。要验证身份证、要收短信验证码、要回答安全难题…一套组合拳下来,很多用户就直接放弃了。数据显示,繁琐的关闭流程能让功能使用率提升20%以上,这就是平台不愿简化流程的诚实缘故。
更气人的是,不同平台的关闭路径五花八门,完全没有统一标准。有的藏在”支付设置”里,有的躲在”账号安全”中,还有的需要先解除其他绑定才能关闭。这就好比迷宫游戏,不把所有关卡打通,就别想成功关闭免密支付功能。
消费者该怎样应对这种”套路”?
今年7月1日实施的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》已经明确规定,自动续费等功能必须提供便捷的取消渠道。如果遇到平台拒不简化关闭流程的情况,消费者完全可以向消协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。
具体操作上,可以尝试下面内容技巧:
1. 直接联系平台客服要求关闭
2. 在支付设置中仔细查找关闭选项
3. 必要时解绑支付方式”釜底抽薪”
4. 保留证据向监管部门举报
记住,免密支付能”一键开通”就必须能”一键关闭”,这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。平台如果继续玩这种”开通容易取消难”的把戏,最终只会失去用户的信赖。毕竟,谁也不喜欢被当成”待宰的羔羊”,对吧?
下次开通免密支付前,不妨先想想:这个便利,会不会变成日后的麻烦?毕竟,我们的支付安全,值得更透明的操作和更简单的选择权。
